風寒濕痹 病證名。見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。因風寒濕三氣雜至,致氣血郁滯,證見身重而痛,四肢拘攣,甚則走注疼痛,或手足麻木等。治宜祛風散寒利濕,用三痹湯、蠲痹湯等方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F > 2006-01-11
名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357.。是指行(風)痹、痛(寒)痹、著(濕)痹的合稱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
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一下撈出,裝入湯缽內,將火腿、黨參、當歸放于上面,加入蔥、姜、紹酒、胡椒粉、食鹽,再灌入雞湯,用綿紙濕浸封口,上蒸籠蒸約1小時,取出啟封,挑出姜、蔥,加入味精,調味即成。 功效 溫補氣血、強健筋骨、活血通絡。多用于風
分類:健康生活 > 養生保健 > 藥膳食療 > 藥膳 > 2010-04-22
【關鍵詞】 風寒濕痹 風寒濕痹是臨床常見病、多發病。屬于現代醫學的風濕熱、風濕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、肩關節周圍炎等病。近年來,筆者運用中醫理論辨證施治,自擬通痹湯治療風寒濕痹130例,療效滿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在線期刊 > 中華現代中醫學雜志 > 2007年第3卷第4期 > 2008-05-30
除濕止痛。主治感冒風寒、發熱惡寒、風濕痹痛、頭痛身痛等病癥?!队盟幏ㄏ蟆罚?ldquo;治風寒濕痹,酸痛不仁,諸風掉眩,頸項難伸。”《藥性本草》:“治賊風失音不語,多癢,手足不遂,口眼喎斜遍身瘡痹血癩。&rdquo
分類:中醫中藥 > 中醫臨床 > 臨床討論 > 2010-01-29
.4 治療方法 對照組:予針刺治療,局部取穴為主,輔以根據證性辨經取穴,行痹以血海、風池穴為主,痛痹加合谷、太沖,著痹加足三里、豐隆等穴,每日1次,10次為一療程,休2天再行下療程;予中成藥腫痛安膠囊口服,一次兩粒,每日3次。治療組:在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在線期刊 >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> 2008年第5卷第18期 > 2008-12-27
治太陽風寒頭痛及半邊頭痛∶ 生姜三片。將桑皮紙包好,水濕,入灰火中煨熱,乘熱將印堂兩太陽各貼一片,以帶纏 之, 治半邊頭痛∶因風寒而起者更效。 肉桂心(一分)麝香(二厘)人言(一厘)北細辛(半分)辛夷(半分)胡 椒(十粒) 共為末,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種福堂公選良方》 2004-04-10
治太陽風寒頭痛及半邊頭痛∶ 生姜三片。將桑皮紙包好,水濕,入灰火中煨熱,乘熱將印堂兩太陽各貼一片,以帶纏 之, 治半邊頭痛∶因風寒而起者更效。 肉桂心(一分)麝香(二厘)人言(一厘)北細辛(半分)辛夷(半分)胡 椒(十粒) 共為末,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種福堂公選良方》 2004-04-10
治五種痹,腿并臂間發作不定,此脾胃虛,衛氣不溫分肉,為風寒濕所著。 小川芎附子(炮,去皮臍)黃(蜜炙)白術防風(去釵股)當歸(洗去蘆, 薄切 ,焙干)熟干地黃(酒灑,九蒸九曝,焙,秤)桂心(不見火)柴胡(去苗,凈洗)甘 草(炙,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普濟本事方》 2004-04-10
治五種痹,腿并臂間發作不定,此脾胃虛,衛氣不溫分肉,為風寒濕所著。 小川芎附子(炮,去皮臍)黃(蜜炙)白術防風(去釵股)當歸(洗去蘆, 薄切 ,焙干)熟干地黃(酒灑,九蒸九曝,焙,秤)桂心(不見火)柴胡(去苗,凈洗)甘 草(炙,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普濟本事方》 2004-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