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血不足指因生血不足,失血過多,或久病耗傷肝血所引起的癥候。如面色萎黃、眩暈、心悸、夜寐多夢、耳鳴如蟬、眼睛干澀、視物模糊、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、肌肉(目閏)動、婦女經量少或經閉等。治宜滋補肝血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
分類:醫學百科 > 肝血不足 2015-06-10
肝血 生理學名詞。指肝臟所藏之血。具有調節全身各部分血量,制約肝陽偏亢,維持肝臟各方面功能的作用。肝血不足可出現血虛,兩目干澀昏花,筋脈拘急,肢體麻木,屈伸不利等癥狀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G > 2006-01-11
肝血虛 病證名。又稱肝血不足。指肝藏血不足的證候。肝主藏血,脾腎虧虛,生化不足,或慢性病耗傷肝血,或失血過多,均可導致肝血虛。臨床表現以筋脈、爪甲、兩目、肌膚等失血濡養以及全身血虛癥狀為主,兼有虛煩多夢,易驚善恐,月經不調等癥。治宜養肝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G > 2006-01-11
出版社,2005. 。肝血可調節全身各部分血量,制約肝陽偏亢,維持肝臟各方面功能。肝血不足可出現血虛,兩目干澀昏花,筋脈拘急,肢體麻木,屈伸不利等癥狀。最后修訂于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21:32:39 (GMT+08:00)
分類:醫學百科 > 肝血 2015-11-20
肝血虛為證候名,又稱肝血不足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891. 。指肝臟血液虧虛,致筋脈、頭目、爪甲失于濡養的病理變化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
分類:醫學百科 > 肝血虛 2015-12-22
甘辛溫,重鎮怯潤去枯,治心神不安肝血不足,走沖任二經,暖子宮療女子血海虛 寒不孕,火醋淬研末水飛。 《本草分經》 清 姚瀾 公元1644-1911年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本草分經》 2004-04-10
定義 肝血虛證 由于失血過多或久病、熱病耗傷肝血,使肝臟血液虧虛,肝失所藏,筋、目、爪甲、肌膚失于肝血濡養所表現的證候。臨床常見面色無華,兩目干澀,爪甲不榮,肌膚麻木等癥狀。 肝陰虛證 多在溫熱病后期,耗傷肝陰或腎陰虧虛,不能上滋
分類:中醫中藥 > 中醫臨床 > 中醫診斷 > 2012-12-24
治肝血不足,眼目昏花,或生眵淚,久視無力。 當歸(去蘆,酒浸)車前子(酒蒸 地黃(酒蒸,焙)川芎楮實子(各等分)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用溫熟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 《嚴氏濟生方》 宋·寶元 嚴用和 公元1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嚴氏濟生方》 2004-04-10
《醫門八法》卷三 方名 烏梅甘草湯 組成 烏梅肉5個,甘草5錢。 主治 肝氣有余,肝血不足,以致胃氣痛者。 最后修訂于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3:34:39 (GMT+08:00)
分類:醫學百科 > 烏梅甘草湯 2009-12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