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熱 病證名。多因過食辛辣燥熱之品,外感熱邪或肺移熱于大腸所致。癥見口燥唇焦,腹滿疼痛,大便硬結或便溏腐臭,肛門腫痛,便血或痔瘡出血,小便短赤,舌苔黃干,脈數有力。治宜清腸涼血,用槐花散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D > 2006-01-11
大腸熱結 病證名。指邪熱結于大腸而引起的病變。多見于溫熱病陽明腑實階段。癥見便秘或熱結旁流,瀉下黃臭糞水,腹痛拒按,舌苔黃燥,脈沉實有力。治宜苦寒攻下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D > 2006-01-11
大腸熱為病證名。多因過食辛辣燥熱之品,外感熱邪或肺移熱于大腸所致。癥見口燥唇焦,腹滿疼痛,大便硬結或便溏腐臭,肛門腫痛,便血或痔瘡出血,小便短赤,舌苔黃干,脈數有力。治宜清腸涼血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
分類:醫學百科 > 大腸熱 2015-08-13
大腸熱結為病機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97. 。指大腸熱邪熾盛,腑氣不通,燥屎內結而迫津下泄的病理變化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]
分類:醫學百科 > 大腸熱結 2015-12-22
《千金》∶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,手陽明經也。病苦腸滿,善喘咳,面赤身熱 ,喉咽中如核狀,名曰大腸實熱也。 又療大腸實熱,腹脹不通,口為生瘡。生姜泄腸湯方。 生姜橘皮青竹茹白術黃芩梔子(各三兩)桂心(一兩)生地黃(十兩)茯 苓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外臺秘要》 2004-04-10
《千金》∶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,手陽明經也。病苦腸滿,善喘咳,面赤身熱 ,喉咽中如核狀,名曰大腸實熱也。 又療大腸實熱,腹脹不通,口為生瘡。生姜泄腸湯方。 生姜橘皮青竹茹白術黃芩梔子(各三兩)桂心(一兩)生地黃(十兩)茯 苓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外臺秘要》 2004-04-10
諸有里熱,法當通利大便,然下后腸頭熱腫而墜重者,此更有熱,有淤血挾氣而蓄在下 焦也。更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輩下之,于內以炒阿膠、炒枳殼、百藥煎為佐,多入濃蜜并烏 梅同煎,姜錢四五片可也。 《仁齋直指方論(附補遺)》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仁齋直指方論(附補遺)》 2004-04-10
諸有里熱,法當通利大便,然下后腸頭熱腫而墜重者,此更有熱,有淤血挾氣而蓄在下 焦也。更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輩下之,于內以炒阿膠、炒枳殼、百藥煎為佐,多入濃蜜并烏 梅同煎,姜錢四五片可也。 《仁齋直指方論(附補遺)》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仁齋直指方論(附補遺)》 2004-04-10